40歲的陳大哥是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區(qū)祥福鎮(zhèn)馬坪村的芹菜種植大戶,今年他家共種植了5畝。一畝芹菜地產5000多公斤,按照批發(fā)價格5塊錢一公斤,這一畝地的保底收入超3萬元。“可比去年增收不少呢!”陳大哥滿心歡喜。
成立合作社破解銷售困惑
走進青白江區(qū)祥福鎮(zhèn)馬坪村5組,順著平坦寬闊的水泥路望去,滿眼都是綠油油的一片。目前正值芹菜豐收季節(jié),沁人心脾的芹菜香味,讓人神清氣爽。路邊,還有三三兩兩前來收購的貨車,“大姐,芹菜賣不賣?”司機探出頭問道。“不賣哈。”正在為芹菜打捆的張大姐回答。這芹菜都打捆收筐了,為啥不賣呢?張大姐說,不是不賣,而是自己加入了家庭農場合作社,今年的芹菜已經全部被訂購,定金都收了,老板明天就要來拉貨。
馬坪村位于毗河以南,幅員面積1.75平方公里,從90年代就開始種植芹菜,并在種植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種植經驗,早已成為農戶的主要經濟來源。但是菜農“單槍匹馬”的種植是看天吃飯,容易遭遇市場杠桿,常常發(fā)生“好產品賣不到好價錢”的現象。
“以前那套各干各的種植方式已經不行了。就說往外賣菜吧,在各干各的情況下,總有人會以更低的價格賣給菜販,不良競爭*終造成菜農受損。”談及成立合作社的初衷,馬坪村黨支部書記陳壽德頗有感觸。出于抱團合作的想法,馬坪村成立了蔬菜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。
要想在蔬菜市場上占領一席之地,拿到話語權,必須在蔬菜品質上“下功夫”。“我們的芹菜種子是20年前引進的,現在市面上沒有銷售,是在自己種植的過程中精挑細選留下的優(yōu)良種子。這種品種的芹菜口感好、不抽薹,優(yōu)勢明顯。”陳壽德說,除了統(tǒng)一品種,在合作社統(tǒng)一管理下,蔬菜種植實現了統(tǒng)一管理、銷售,這樣既提高了蔬菜品質,又保證了價格。
去年,合作社黨支部帶領社員銷售芹菜400萬公斤,實現銷售收入800萬元。如今,芹菜成了馬坪村的產業(yè)形象名片,每年豐收時節(jié),菜販子直接上門來拉,真的是“種植在田頭,銷售不出村”。
財務清方能拴住心
合作社,解決了蔬菜管理、銷售難題;但是起初,不是每一戶村民都自愿加入。馬坪村7組的譚大姐家境比較貧困,是個典型的保守且多慮的農家婦女。村上紛紛加入合作社的時候,她始終擔憂顧慮:“萬一合作社財務不清不楚,自己豈不是要吃啞巴虧。”
譚大姐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。專合社注冊資金300余萬元,其中現金形式入股12萬,土地承包經營權形式入股292余萬。在巨大集體資金面前,如沒有一個完整的監(jiān)督力量,必然會存在廉政風險問題。馬坪村合作社也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。為求長遠,在合作社內部成立了監(jiān)事會,專門進行財務、內勤監(jiān)督,同時接受合作社成員、村級監(jiān)委會“雙重監(jiān)督”,解決了誠信收購、廉潔運營方面的問題。
馬坪村監(jiān)事會主任盧有福認為,合作社規(guī)范運行,核心是財務公開透明,收入、支出、分配等要清清楚楚,“成立合作社,是為了更好的發(fā)展產業(yè),帶領老百姓增收致富,*不允許任何人打‘小九九’。”
看著合作社每季度的財務公開報表,看著鄰居地里不愁銷路的蔬菜,譚大姐再也忍不住了,主動要求加入,成了合作社的第198戶農戶。
馬坪村在鎮(zhèn)黨委的帶領下、鎮(zhèn)紀委的監(jiān)督下成立了“芹結馬坪”鄉(xiāng)村振興產業(yè)的黨建品牌。一個“產業(yè)興旺、生態(tài)宜居、鄉(xiāng)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美好畫卷正在這里徐徐展開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