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出家門搞藤編,這活兒*適合俺家的實際。”記者來到大宋莊村王莊村民組王合法家,見王合法和他的妻子徐素珍正在院子里藤編休閑椅。
“是扶貧駐村工作隊給俺家找的活兒。”一旁的徐素珍插話:俺家,兩個兒子兩個媳婦,兒子、媳婦都在南方打工,家里撇下5個娃兒,大的8歲,小的才兩歲半。5個娃纏手,出不了門。
去年5月,大宋莊村扶貧駐村工作隊了解到王合法家的特殊情況后,聯(lián)系藤編廠,讓王合法、徐素珍夫婦在家搞藤編,隔兩天交一批藤編休閑椅半成品。
“‘鴨蛋椅’(當?shù)卮迕駥μ倬幮蓍e椅的俗稱)都出口歐美了,不愁銷。”徐素珍說,編一個“鴨蛋椅”,工錢6塊,不到半小時編一個。俺們兩個每天除了給娃做飯,接送娃上學,一有空就坐下來搞藤編,每天編20個左右,收入上百塊。
“給俺家找這樣一個掙錢的活兒,真是用心了。”王合法向記者感慨,“現(xiàn)如今,在家掙錢、接送娃上學兩不誤,扶貧幫俺家,幫到了點子上。”
扶到根上:大棚是“課堂”,教出“菜把式”。
大宋莊村的王海來蔬菜種植農(nóng)民專業(yè)合作社,在村支部、村委會的協(xié)調(diào)下,與村委達成了“教種菜”合作幫扶協(xié)議。即,在其有機蔬菜大棚里,辟出兩畝,分成10塊,每塊二分,免費分給10戶愿意學種菜的貧困戶,由合作社免費提供技術、種苗、水肥和技術指導,貧困戶跟著專家在大棚里學著打理,種出的菜合作社按市場價格收購或由農(nóng)戶自行銷售。
昨天上午11時許,記者走進被貧困戶稱作“學種菜課堂”的大棚,見60歲的王漢中老漢正在“自己”的二分辣椒地里給苗兒起壟。
“大棚里,統(tǒng)一施肥施水,專家教咋栽種、咋管,定時交代如何打叉。”王漢中樂滋滋地說,去年,學會了種西紅柿,今年又學會了科學種植、管理辣椒。兩三年下來,各種菜如何種都學會了,也是“菜把式”了。
“給物給錢,不如給技術;有了技術,窮根就不愁拔不掉了。”王漢中說:“俺們村兒,距集市不到二里地。學會了種菜技術,俺今后在自家責任田里種幾畝菜,每年賣菜收入至少過萬元,錢包很快就鼓起來了。”
“*滴灌”:脫貧不是終點,小康才是目標。
“一根稻草拋不過墻,一根木頭架不起梁。”大宋莊村支書張方彬告訴記者:貧困戶需要幫扶,幫扶貧困戶需要“*滴灌”,招數(shù)務必謀實、謀細、謀準,不但要扶一把,還要送一程。
近幾年來,大宋莊村因戶施策,一戶一策,幫到點上,扶到根上。
為貧困戶脫貧全程助力,全村脫貧成效斐然。與此同時,村里的道路、通往各自然村的道路也全部實現(xiàn)了硬化和互聯(lián)互通;占地17畝的800KW村級光伏電站和村小學樓頂?shù)?4KW村級光伏電站,現(xiàn)已相繼并網(wǎng)發(fā)電,帶動貧困戶每戶年均收益3000元,村每年收益27萬元;全村實現(xiàn)了廣播電視、自來水、網(wǎng)絡寬帶“戶戶通”,村民的幸福指數(shù)明顯提升。
“脫貧不是終點,小康才是目標。”據(jù)張方彬支書介紹:村里現(xiàn)正在爭取通客運班車日常化,以方便村民出行;計劃年內(nèi)開工建設一所現(xiàn)代雙語實驗小學,以提高村級辦學條件和質(zhì)量。
大宋莊村,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。
農(nóng)業(yè)網(wǎng)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(nóng)商情
相關新聞更多
新聞關鍵字: 灌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