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再有兩天,今年這10多萬斤梨子就要清園了。”7月19日,璧山巴石茶果場老板簡云峰,拿起一個黃中帶青的梨子,對重慶日報記者說,“我這梨子,在果園里就能賣完。”
簡說,今年梨子不僅好賣,價格也不低,10斤裝的禮品盒,88元一盒,散裝梨也要賣5元一斤。
“其實,我家的梨也不是一種出來就好賣。”他說。
賣不脫,梨子爛在地里
1996年,簡云峰來到璧山三合鎮(zhèn)二郎村,流轉(zhuǎn)了200余畝老茶園,在對茶園進行改造的同時,也在中間種梨子。
那時,他見永川的黃花梨名氣大,就引進了八九個黃花梨品種的苗子,間種在茶園里。
3年后,梨樹掛果,并逐步進入盛產(chǎn)期,一個難解的問題出現(xiàn)了:賣果難。
“黃花梨的產(chǎn)量雖高,但我卻賺不了錢。”簡云峰說,“看著掛在樹上的果子*天地爛掉,我的心里像刀絞一樣。”
新品種,果園實現(xiàn)“嬗變”
*偶然的機會,讓簡云峰這200余畝間種的黃花梨發(fā)生了“嬗變”。
那是2010年,他陪一位朋友到西南大學柑橘研究所去辦事,聽柑研所的專家說,所里培育出一種梨子新品種,品質(zhì)不錯。于是,他當場就買了幾株回來,栽種在園子里。
第二年,梨樹就開始掛果,果子個大、皮薄、吃起化渣,品質(zhì)不錯。于是,他就開始利用這樹上的芽子,對原有的黃花梨品種,進行高接換種。
“當高接換種的樹開始掛果后,又一個新問題擺在我面前。”簡云峰說,掛在樹上的果子,容易開裂。當時,他數(shù)了數(shù)一棵樹上的果子,掛的63個果子中,有59個開裂。
開裂的果子變成了廢果,賣不了錢。簡說,那些天,他從早到晚都待在果園里,尋找果子開裂的原因。經(jīng)過一段時間的研究,他找到了原因:山上的土地瘠薄,果子生長過程中卻需要大量的營養(yǎng)和水份,是營養(yǎng)不足,導致果子開裂。
找到原因后,簡云峰開始“對癥下藥”,給嫁接后的梨樹,施用油餅作底肥,用畜禽糞作追肥,用復合肥作保果肥,從而有效地解決了果子開裂的問題,還提高了果子的品質(zhì)。
“通過每年用枝條高接換種,到去年底,這果園里的黃花梨,已全部換成了現(xiàn)在的品種。”簡云峰說,今年,已有一半的換種果樹掛果,并逐步進入盛產(chǎn)期。進入盛產(chǎn)的果園,畝產(chǎn)近3000斤,畝收入已超過1萬元。
不愁銷,市場口口相傳
那么,市場問題又來了,進入盛產(chǎn)期的果子如何銷?
“靠口口相傳的市場。”簡云峰說,前幾天,家住璧山城區(qū)的一位教師,專門開車來到山上,*就購買了20盒禮品梨和60斤散裝梨。
這位教師說,他就是吃了一件朋友送給他的梨子,感到品質(zhì)好,所以,就按著禮品盒上的地址,找到這里來了。這次購買的20盒禮品梨,是拿去送給親朋好友的,幾十斤散裝梨,留下來自己吃。
別看簡云峰是一位老農(nóng),還挺懂得保護自己的知識產(chǎn)權(quán)。他拿出一張專利證書給重慶日報記者看,說是他注冊了“玉合”商標,并設(shè)計出包裝箱后,申請下來的“外觀設(shè)計包裝專利”。
“今年所產(chǎn)的梨子,全是通過口口相傳,客戶自己開車來買,或通過禮品盒上的電話,打電話訂購后我送貨上門銷完的。”簡云峰說。
農(nóng)業(yè)網(wǎng)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(nóng)商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