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收冬藏,顆粒歸倉。進入11月,吉林省糧食收獲之后,就是一年一度的糧食收購。中央儲備糧榆樹直屬庫有限公司已經提前做好了開秤的各項準備,準備迎接今年“新糧”的到來。
榆樹儲備庫素有“松遼平原*庫”的美稱,走進庫區(qū),43座大糧倉整齊排列在四周,與想象中忙碌的場景不同,偌大的庫區(qū)幾乎看不到工作人員,但糧庫的各項工作卻有條不紊地進行著。
據了解,榆樹直屬庫和分庫都建設了智能化糧庫系統,實現了從糧食入庫、扦樣、檢斤、化驗、結算、出庫、安防等各環(huán)節(jié)的智能化、網絡化管理。
以扦樣為例,現在應用的智能化扦樣機,將鋼管插入車廂內,僅用1分鐘就完成了隨機樣品扦取。扦取樣品通過智能傳輸系統,進入封閉檢驗室經過工作人員化驗,幾分鐘后,電子屏幕就能顯示出檢驗結果,杜絕了過去人工扦樣個別“人情糧”的情況。
智能遠程在線監(jiān)測系統是智能化糧庫的重要組成部分,榆樹直屬庫與下屬數百個攝像頭、糧溫傳感器和互聯網相連,全系統各庫點匯集起來,一張巨大的“網”,成為實現遠程監(jiān)控的“千里眼”,坐在辦公室就可以通過遠程監(jiān)控系統實行常態(tài)化、實時化遠程在線監(jiān)控。
在糧庫中,*讓人感興趣的是,現在的糧食如何儲藏。爬了兩層樓高的室外樓梯,進入到37號平房倉,平整的糧食立刻進入眼簾,一個個害蟲誘捕器、風機、溫度測量儀等智能設備彰顯著新時代糧食儲備的高科技,一粒粒玉米在這樣的糧倉中熠熠生輝。
中儲糧榆樹直屬庫有限公司總經理姜玉升告訴記者,這種新型的糧倉已經徹底代替了中國延續(xù)上千年的“茓子”囤糧方式。每個平房倉有6米深,能儲糧4000噸。冬季糧堆內蓄積冷源,在高溫季節(jié)利用倉內安裝的配套環(huán)流設備,循環(huán)到易受熱變質的頂層,即使在炎熱的夏季,溫度也控制在15℃以下。這種內環(huán)流控溫儲糧技術,保證糧食的品質新鮮,實現綠色儲糧、生態(tài)儲糧,并以設備自動控制為主。
保管員智能平臺控制室,只須輕輕撥動手中的鼠標,點擊任意監(jiān)控點,糧倉內部情況便一覽無余。姜玉升說:“科技儲糧的根本目的是讓消費者吃上綠色安全的糧食,為確保糧油質量,很多先進的科技技術在糧庫隨處可見。”
看到這里一系列科技手段的應用正宣告糧食倉儲行業(yè)邁進了“智慧糧庫”的新時代,以創(chuàng)新驅動、高科技引領,守好管住“大國糧倉”,成為糧食儲備行業(yè)發(fā)展的方向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