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理的施肥措施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機碳、改善土壤結構并促進作物生長。盡管國內外有關長期施肥對土壤團聚體水穩(wěn)定性的研究已經有很多報道,但是研究的結果卻很不一致。
基于安徽蒙城砂姜黑土長期施肥定位試驗,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彭新華課題組研究發(fā)現,經過34年施用廄肥(豬糞、牛糞)盡管顯著提高了砂姜黑土生物膠結物質的含量(土壤有機碳、球囊霉素、微生物生物量碳),但是土壤大團聚體的比例并沒有提高,甚至團聚體水穩(wěn)定性反而有下降趨勢,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與土壤中分散性離子(K+和Na+)的積累有關(Guo et al., 2018, Soil & Tillage Research)。盡管在砂姜黑土上發(fā)現了這種現象,但是目前并不清楚其它土壤類型是否也同樣存在這樣的情況。
針對這一問題,課題組進一步基于全國9個長期定位施肥試驗(祁陽紅壤、進賢紅壤旱地、進賢水稻土、公主嶺黑土、沈陽棕壤、蒙城砂姜黑土、欒城潮土、楊凌婁土、長武黑壚土)進行了驗證。研究發(fā)現在我國南方濕潤區(qū)長期施用廄肥對土壤團聚體形成具有積極的影響,主要是因為該區(qū)域降水量比較充沛和灌溉(比如:水稻土)導致Na+已被淋洗;然而,在我國北方半濕潤、半干旱地區(qū)長期施用廄肥對團聚體水穩(wěn)定性帶來不利影響,這主要與Na+的積累有關。并且土壤中Na+含量與降雨量呈顯著負相關(Guo et al., 2019,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)。這些研究結果表明,長期大量地施用廄肥可通過鈉離子的積累對土壤結構造成不利影響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相關新聞更多
新聞關鍵字: 土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