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春三月,春風和煦,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州城鎮(zhèn)的思泉生態(tài)農場車馬盈門,采摘蔬菜、瓜果的游客“擠滿”了大棚,農場場主段思泉既當“導游”,又當“導演”,忙里忙外,天天處于“人逢喜事精神爽”的境界。
而在該縣的另一端,接山鎮(zhèn)倉邱村又有另一番景象:藍天下,三臺拖拉機在廣袤的土地上編織著大地,一排排光亮的犁齒翻起黃色的泥土,將土地耕耘平整而又松軟,周長華和他的社友們正在為春種而忙碌著。
無論是思泉生態(tài)農場的熱火朝天,還是周長華農機合作社的如火如荼,都與農行信貸資金的早期介入密不可分。農行泰安東平縣支行順應農業(yè)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趨勢,積極響應鄉(xiāng)村振興戰(zhàn)略號召,利用*營銷策略,發(fā)揮網點覆蓋作用,深挖“三農”客戶金融需求,加大對“三農”產業(yè)金融扶持力度,切實解決“貸款難”的問題,以點帶面,全面發(fā)展,讓農銀之花,香開東原大地,多方位、多渠道助力鄉(xiāng)村振興。
“在我擴建科技蔬菜大棚進退兩難的時候,是農行幫了我的大忙。不僅及時提供貸款,還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信息,我現在手機上的掌上銀行也是他們幫我安裝的,用起來很方便。”看著采摘園里滿滿的游客,段思泉笑著對記者說。原來,在2018年,剛進入生態(tài)旅游行業(yè)的段思泉準備擴建大棚,但由于前期投入太大,面臨著資金不足的難題,在咨詢過多家銀行沒有著落的情況下,他抱著試一試的態(tài)度來到了農行州城分理處,客戶經理孫太章在了解了段思泉的難處之后沒有猶豫,立即實地考察思泉生態(tài)農場,果斷為其辦理10萬元的農戶貸款,幫助其渡過難關。
據悉,2019年以來,思泉生態(tài)農場通過引進肥水一體化工程,采用滴灌技術,培育出優(yōu)質草莓,平均每周接待游客100多人,收入近萬元,帶動當地10余口貧困農民就業(yè)創(chuàng)收,成為鄉(xiāng)村振興的典范。
“要不是農行給咱的貸款,今年春耕就不會如此順利了。”周長華走下拖拉機喜笑顏開地說,“我現在基本上實現了耕種一條龍,不僅增加了拖拉機耕地設備,還增加了兩臺播種機,除滿足我承包地的需求外,全村的耕地需求基本上也都滿足了。”
2018年,沒有任何抵押物的周長華只身來到了縣農行個貸中心,聽了他的需求后,客戶經理趙洪剛經過實地考察,通過“魯擔”惠農貸為其辦理了20萬元的貸款,用以增加農機設備。2019年,周長華承包了全村600多畝良田,農忙時需要雇用20多人才能忙得過來,這為在家門口的打工者(大部分都是留守在家的老人、婦女)增加了收入。
這只是東平農行服務“三農”、支持鄉(xiāng)村振興的一個縮影。截至今年2月末,該行農戶貸款1500多筆,余額3.4億多元,覆蓋全縣大部分農業(yè)產業(yè)項目,踐行了大行擔當的責任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